Menu
发布日期: 2018-04-15
由最初的铅与火时代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不管是什么时候,字体的发展变化的根本始终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创造出更迎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
字体的发展会间接性地推动着文化的繁荣,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以及字体应用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广,一大批中国字体设计师开始走到台前来,着手中国的字体设计。很幸运能邀请到中国著名字体设计人朱志伟先生来探讨一下他自己对于字体的看法。
朱志伟,著名字体设计人。1955年出生,1971年至1991年在北京外文印刷厂从事印刷活字雕刻工作,1991进入北大方正,任方正字库设计总监,2015年退休后加盟汉仪字库,并担任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圳研究生院校外导师。
亮点,2001
▼
博雅宋,2003
▼
字体设计师是躲在字体背后的人,过程漫长枯燥,而您却在这个领域近50年,令人敬佩,对你而言字体设计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个工作枯燥。
回想四十多年前的1971年,我16岁初中毕业分配到北京外文印刷厂学徒刻铅字,当坐在这个岗位上刻第一个铅字时,我确实困惑过,“我要这样坐多久?”,父母也为我担心,“这个工作是个细致活,16岁的男孩能行吗?能坐得住吗?”然而我坐住了,20多岁就已经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刻字工人了,我也曾想过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我总结为两点,一是职业感,在排字车间里刻字工种属于相对高级的技术工种;二是认同感,字刻得好比较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和称赞。工作第一天师傅语重心长的一席话我至今不忘,他说:“小朱,你好好学,这个工作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养老不养小。”
当1988年第一次见到用计算机做字体时,我就感到屏幕就是纸,光标就是笔,把用计算机做字当做梦想,1991年到了方正那真是如鱼得水。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字体设计这个概念才进入我们这个行业,这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进程,当字模、铅字作为印刷厂的生产资料时,我们被称为刻字工人、工艺美术师,当字库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在社会得到广泛使用时,我们才被称为字体设计师。
博雅宋,2005
▼
玄宋1,2017
▼
您在大学教授字体设计课程,您的授课特点是什么?您给学生强调最多的是什么?
我的授课特点应该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在宏观上启发大家对汉字意义的认识;对汉字形体功能和美学意义的认识;字体与社会发展、技术变迁的关系以及字体和人的关系,微观上主要讲字体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获得创意灵感、如何把创意变一套字库、如何控制字面大小、笔划粗细,以及结构风格的规范统一等等。
我给学生强调最多的是“为什么设计,你设计的字体要解决什么问题”,字体设计要落实到“用”上,你个人认为美的字体未必便于使用,而便于使用的字体一定是美的字体,等等。
兰,1999
▼
黑变,1999
▼
风雅宋,2007
▼
您做了北魏楷书、博雅宋、铁筋隶书等多款字体,可以谈谈您是怎么发现字体的使用需求?
发现字体的使用需求,关键要立足于对字体本质的认识上。“什么是字体设计?字体设计的是什么?”是字体设计师首先要想清楚的问题。
我认为字体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是功能设计,二是风格设计。作为承载信息、社会交际工具的字体,其功能是第一位的,清晰、准确、方便、快捷的传播和获取信息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对字体最根本需求,用在哪里,解决什么问题,营造什么样的视觉体验,是字体设计师要完成的功能设计;而字体的风格则要具有普遍的审美意义,要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这种认同感就是字体风格设计的本质意义。
铁筋隶书,1999
▼
北魏隶书,1996
▼
玄宋2,2017
▼
您作为中国的第二代字体设计师,经历了铅与火的刻字、激光照排和数字阅读三个时代,对字体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什么样的见解?或者您更期待会有怎样的发展?
有两个期待:一、期待中国楷书字体的回归,楷书字体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的正体字,也是与人最亲近的字体,而印刷术的发展使楷书字体让位给宋体字,屏幕阅读又使宋体字让位给黑体字,这种字体的替更并不是中国人审美的选择,而是技术的无奈,在一千多年前由于刻直线比刻曲线快,才变曲为直产生了宋体字,而在今天的数字技术时代,处理曲线直线并无难易之分。所以,数字时代为楷书字体的回归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二、期待能有人工智能专家关注中国字体的发展,实现中文字体设计的智能化,使中文字体设计真正成为创意产业。
韵动黑,2006
▼
韵动超黑,2006
▼
关键词: 由最初的铅与火时代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不管是什么时候,字体的发展变化的根本始终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创造出更迎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